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,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。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,曾隶属机械工业部、农业机械部,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。学校目前在新城校区、金川校区、准格尔校区办学,占地面积3227亩。
经过67年的发展,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,工、理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教育、艺术相结合,具有博士、硕士、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。现设有22个教学单位,拥有62个研究院(所);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,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,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(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)1个;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,硕士学位二级学科(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)10个,具有工程硕士(13个授权领域)、工商管理硕士(MBA)、工程管理硕士(MEM)、建筑学硕士、社会工作硕士、翻译硕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;有本科专业70个,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。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余人,博士、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。
“十二五”以来,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国家“863”计划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,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7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内蒙古科学技术奖25项,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9项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0余项,被SCI、EI、ISTP、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000余篇。现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,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,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,19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, 14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及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、实验基地、示范基地。11个“草原英才”创新团队,7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。
学校现有教职工2026人,专任教师1312人,其中教授176人,副教授433人,博士生导师64人,硕士生导师550余人。专任教师中有89.71%获得博士、硕士学位。教师中,8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称号,11位教师获得“内蒙古杰出人才奖”,12人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,52人入选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工程,46人入选自治区“新世纪321人才工程”一、二层次,11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“111”工程一、二层次,24人入选自治区“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”。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。
学校现有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,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,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,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, 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,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,16名自治区教学名师。
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“优秀”,2012年被评为“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”,2016年进入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(二期)”支持院校行列,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。学校是全国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”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。先后被自治区授予“教育先进集体”“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”“精神文明先进单位”“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”“人才工作先进单位”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
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,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。与清华大学、天津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和蒙古、俄罗斯、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、加拿大等19个国家、2个地区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。2005年、2007年先后成为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留学生奖学金项目”和教育部留学生项目“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”招生单位。与呼和浩特、包头、乌海、乌兰察布市等地方政府和4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,共建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。
六十七年来,学校培养了近17万名优秀人才,他们奋斗在大江南北、工作在各行各业,许多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、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干部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学校将秉承“博学躬行,尚志明德”的校训,弘扬“唯实尚行”的校风,坚持创新、特色、内涵、区域、开放的发展理念,努力建设国内知名、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。
国家特色专业 |
热能与动力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|
类别 | 专业名称 |
---|---|
经济学类(本) |
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|
金融学类(本) |
金融学 |
法学类(本) |
法学 |
社会学类(本) |
社会工作 |
外国语言文学类(本) |
英语 德语 |
数学类(本) |
信息与计算科学 |
化学类(本) |
应用化学 |
力学类(本) |
工程力学 |
机械类(本) |
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(机务方向) |
仪器类(本) |
测控技术与仪器 |
材料类(本) |
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物理 金属材料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冶金工程 |
能源动力类(本) |
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|
电气类(本) |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|
电子信息类(本) |
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通信工程(电子系统与机载设备方向) |
自动化类(本) |
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|
计算机类(本) |
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(大数据分析方向)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网络工程(云计算方向)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软件工程(软件外包方向)(移动互联方向) |
土木类(本) |
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(建筑工程方向)(预科班) 土木工程(建筑工程方向)(交通土建方向) |
化工与制药类(本) |
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|
地质类(本) |
地质工程 |
矿业类(本) |
矿物加工工程 采矿工程 |
纺织类(本) |
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|
轻工类(本) |
印刷工程 轻化工程 |
交通运输类(本) |
交通工程(智能交通方向)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(机场现场运行管理方向) |
环境科学与工程类(本) |
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|
食品科学与工程类(本) |
食品科学与工程 |
建筑类(本) |
风景园林 城乡规划 建筑学 |
安全科学与工程类(本) |
安全工程 |
生物工程类(本) |
生物工程 |
动物生产类(本) |
动物科学 |
管理科学与工程类(本) |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|
工商管理类(本) |
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|
公共管理类(本) |
公共事业管理 |
物流管理与工程类(本) |
物流管理(航空物流方向) |
工业工程类(本) |
工业工程 |
设计学类(本) |
服装与服饰设计 环境设计(室内设计方向)(建筑设计方向) |
自动化类(专) |
机电一体化技术 |
化工技术类(专) |
应用化工技术 |
旅游类(专) |
旅游管理 |
其他(本) |
热能与动力工程 |
1、本查询系统的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数据请以学校官网或考试院公布为准。